11月20日,我校大学生记者团第五场新闻知识讲座于05A301举行。《河南日报》首席记者史晓琪受邀作题为“从几个关键词看校园新闻写作”的培训讲座。本次讲座由我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主任葛畅主持。各校级组织及各学院宣传骨干约300人参加此次培训。
史晓琪从“动与静”“软与硬”“小与大”“散文化与文学话”“博眼球与正能量”五个关键词展开此次讲座。她简要阐述关键词在新闻专业领域的感染力,并强调当今新闻工作者朝基层道路迈进的重要性。
在她看来,一个好的记者既要能“动”,把工作做出色;又要能“静”,放稳文笔。关于文章的“软”,史晓琪指出富有感染力和生动性的文章会显得更软更灵活。对于“硬”,史晓琪认为只有多丰富积累背景资料和相关知识,才能具有“硬实力”,使文章更加有底气。
好的视角和切入点是增强新闻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史晓琪指出,新闻工作者要的从细微处入手,将“小”事件灵活放大,让其在时代大背景下大放异彩。“采访时要融入真情实感,懂得换位思考,这样写出来的新闻才能更真实,更具深度”。
史晓琪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客观真实原则,合理、适当地润色文章,避免走入误区。同时要打破枯燥,增强文章可读性,用文字打动人心。“当今社会很多新闻工作者为了博眼球滥写新闻,我们要避免文字垃圾,淘汰低俗的从业道德观念”。史晓琪指出,新闻写作要立足于积极向上的素材,传达社会正能量,并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正让文章拥有“文如其人”的韵味。
19级记者团成员邵铨说:“史老师的讲座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我会在未来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记者。”
葛畅总结史晓琪讲座“相反的字组成不同的内容”的特色,对其到来表示感谢,并对在场宣传骨干提出希望,“注意新闻消息的谋篇布局与全方位眼光养成的新闻素养与看事情眼光对你们个人具有终身益处,希望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坚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