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两份材料的学习,对如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问题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下面分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充分认识出台《总体方案》的重大意义
1.方案出台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进一步贯彻和升华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这段重要论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评价中比较突出、深受诟病的“五唯”等问题,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通过评价改变办学中的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推进我国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如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评价领域改革做了系统部署。方案出台后,教育部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指出: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涉及多重因素、不同主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被喻为教育综合改革“关键一役”、“最硬一仗”和“龙头之战”。《总体方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性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描绘了蓝图。因此《总体方案》概括了教育评价的要义与精髓,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进一步贯彻和升华。
2.《总体方案》的出台将开拓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习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决克服“五唯”。因此,“破五唯”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任务和重中之重,对整个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示范作用,而《总体方案》部署的五项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均是围绕“破五唯”的中心目标展开推进。可以说不扭转“五唯”评价导向,就无法实现教育之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也无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总体方案》的出台必将开拓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
3.《总体方案》的出台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它引导着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和追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和尺度: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总体方案》反映了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目的在于通过教育评价规范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功利性,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总体方案》的出台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
二、方案出台对高校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总体方案》的出台从顶层为教育事业发展设立了教育评价“指挥棒”,对科学发挥教育评价体系的功能具有长远而重大的意义。对于高校而言,这既是一项全新要求和挑战,更是一次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机遇。破除“唯分数”让我们的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破除“唯论文”有利于让老师们回归从教初心,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破除“唯文凭”、“唯名校”的用人导向,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公平的竞争平台和更为广阔的就业前景。高校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体方案》,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人才成长观,系统审视和建立健全学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选人用人制度体系,坚决纠正教育短视行为和功利化评价倾向,力求让教育评价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才能够办人民满意大学,才能在建设进程中实现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践行大学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
三、如何贯彻落实方案要求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涉及的很多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做,新出台的方案可以说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但究其本质个人认为是“回归”,即“学生学好、教师教好、职业部门管好”。下面就如何贯彻落实方案提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营造浓厚氛围,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首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端正人才培养方向。破“五唯”需要突出强调育人原则与立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做新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奋斗者,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其次,坚持以德为本的根本标准,端正教师成长方向。破“五唯”需要按照《总体方案》关于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的要求,把师德表现作为首要要求,明确教师的素质标准与成长方向。第三,注重加强思政教育,按照付强书记提出的“无课不思政,无课不能思政”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深度挖掘各专业课程育人元素,深度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传授的无痕嵌入。第四,营造浓厚氛围,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我校在这个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尤其去年成功上演的《重读江姐》、《钱学森》、《两航起义》等在师生和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营造了浓厚氛围。
2.强化过程评价,在实践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孙春兰副总理在2019教育年会上指出:让学生忙起来、让教学活起来、让管理严起来、让毕业难起来、让质量提起来。方案明确提出要严把出口关,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探索完善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抽检工作,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习(实训)。质量的提升取决于严格的过程控制。2018年我校本科教学评估获得教育部专家高度认可,我校已建立了严格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但课堂教学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希望我们的听课看课制度对任课老师起到更好的督促作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结合我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定位,我们更应强化实践育人,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2019年艺术设计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组织200多名师生深度参与睢县李窑村的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广大学生通过深入农村、深入农户,通过与村民的互动,真正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发自肺腑的热爱。通过设计扶贫行动,一方面学生了解国情省情民情,厚植了爱国主义热情,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检验,很多参与的同学在实际中看到了自己专业方面的不足,对于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回报淳朴的群众有了更强烈的愿望,他们深受教育,不再满足于及格就行的想法,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3.强化师德修养,打造一支潜心育人的师资队伍
方案中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把师德表现作为首要要求,明确提出要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明确规定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这些要求究其实质就是“融入”,要求教师必须深度融入学生,真正去关心关爱学生成长成才。
讲到融入的问题。浙江大学曾经提出要打造情感共同体。2017年在浙江大学培训的时候浙大学生处长邬小撑讲到的一个案例。他当时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学生对学校的感情是具象(有具体的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他讲到2006年9月浙江大学校友段永平、网易公司总裁丁磊联手捐资浙大4000万美元,此后段永平还多次给浙大捐赠。究其缘由,段永平说有一次生病,辅导员周建华老师把他背到医务室,熬药做饭,无微不至,给了很多照顾。段永平说:有这样的好老师,学生才会对母校感念一辈子。校友对母校的热爱就是源自于某件事、具体的感动的瞬间。而如何真正关爱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必须要融入,不仅是上课的45分钟,而是45分钟之外、甚至8小时之外与学生的交流与融入,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师者去关爱、关心学生,让他真正感受到学校的深情厚谊,感受到社会、国家对他的爱与包容,将来他才可能更好的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母校,做到具象需要我们老师有高尚的师德,需要我们有机制去引导老师们去提升师德修养,以仁爱之心去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我们的学业导师四年一贯制更应加强这个方面的考核。
其次科学开展师德考核,建立能真正反映师德素养的评价体系。如何真正发现师德高尚的教师,如何营造师德为先的氛围,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二级学院在这个方面更加注重过程,在优化结果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应该注重过程。真正不唯论文,不为帽子。当然不唯不是不要,而是让广大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本源,回归科研本身的学术性、荣誉性。
第三要注重教师业务技能的提升,尤其要注重顶岗实践。结合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真正了解企业的需求。从方案上看,用人单位的评价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而非是否出自名校,做到不“唯文凭”。这就给我们学生提供了平台,公平竞争的平台。我们的学生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如何,社会评价如何,必须要了解社会,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岗位、实际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培养造就这样德才兼备、适应性强的人才,必须有一支超强的师资队伍,有丰富社会实践经历的老师才能够培养出来。我校在软硬件方面应有了较好的基础,实训中心已落成,学校的顶岗实践的制度也已经发布,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毕业设计、就业指导课程等也提出了引进企业导师的要求。但我感觉缺的更多的是现有师资队伍对社会、对企业的了解。我们参加顶岗实践的老师有多少?其成效如何?这些需要我们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很多学院聘请的有企业导师,他们发挥作用如何也需要我们去分析、去研究。艺术设计学院每年毕业设计都会邀请一些企业界的导师,他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思维更先进。毕业答辩的时候参与度也非常高。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老师和他们的交流也更为深入。因此,如何让企业培训前移到我们的课程当中,我们育人的过程当中,如何让我们从校门到校门的年轻老师更多真正的去了解社会生产,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真正不脱节,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毕竟一个学校的社会声誉是社会和用人单位评价的结果。
第四,学院一定要谋求特色发展。方案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差异化发展。学院应该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要找准方向、定位与特色,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静下心来,真正打造出我们的特色人才、特色专业、特色学科。
以上是我学习后不成熟的看法,感觉此次系统性的教育评价改革是我们提升的大机遇。当然以上这些更需要学校做出顶层设计,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引导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真正回归根本,真正去提升和优化我们的治理体系,提升我们的治理能力,真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